top of page
#0912_Thomann_Awarded Poster.png

Collision

of ARTS.

Politics. and music

・Mandarin.

05.11.'17  
 
 
London, 
United
Kingdom
/
Łódź,
Polska
/
Wien,
Österreich 
/
Taipei, 
Taiwan
/
Hamburg,
Germany 
23.03.'18

一個假的奧地利藝術家,Georg Paul Thomann

一個不被允許存在的國家,台灣

精神迷離的《鍊》,暗濤洶湧的兩岸角力

如何延燒巴西聖保羅雙年展

扯破「國家」作為分類藝術的詭局

撕碎「藝術無涉政治」的妄想

捐贈字母,拼湊TAIWAN之名

化膠著抗議為另一件藝術

假的藝術家與真的藝術家聯手

質問著

誰能代表國家?

抑或,代表一種想像? 

究竟是誰的想像 ?

2002. 03. 23 聖保羅雙年展開展前的謎團

2018. 03. 23 一個台灣女孩與以色列導演將用音樂與第一線的訪談解開

the Thomann intervention (2018) ◢ 藝術紀錄片(13:37),線上首映(導演版)

 

◕ 導演 : Hadas Emma Kedar

 

◕ 製作 : Johannes Grenzfurthner, Ablinger Franz

 

◕ 攝影 : Josef P. Wagner

 

◕ 動畫 : Henner Penner Renner, Shany Kedar

 

◕ 參與策展人/藝術家 :  

Zdenka Badovinac, Johannes Grenzfurthner, 台灣攝影師張乾琦 Chien-Chi Chang 

 

◕ 音樂/音效設計 : 范華君 Hua-Chun Fan (Fionn. Han), We Are Ghosts 

後記

正式首映十天前,是我第一次和導演Hadas在真實世界中碰面。

紀錄片源自去年夏天她在維也納monochrom實習時的短片計劃,探討藝術如何介入社會,與政治交錯又共織的關係。當然,這種被迫在國際場合抹除台灣之名的政治議題,對於台灣人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。但許多當時參與論戰的人或許至今都不知道,當年協助台灣館代表張乾琦攝影師發起「捐字母拼國名」的奧地利藝術家Georg Paul Thomann根本不存在這世界上。

如果你仔細看紀錄片中出現的新聞材料(或是左側聯合報的報導),就會發現連名字都不是正確的。我像個偵探似地協助Hadas抽絲剝繭整個謎團,除了深深為張乾琦力道強勁的攝影作品著迷外,也意外發現這齣藝術角力的政治戲碼在2002年北美館的「台北雙年展: 世界劇場」持續上演,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

來談談音樂。

像片中Johannes所說,整個Thomann’s project披著層層神秘面紗: 

第一層是奧地利—誰能代表奧地利? 什麼樣的藝術家 / 作品可以代表奧地利 (的政治現況,或是其他) ? 

第二層是聖保羅雙年展的「政治介入藝術」— 我和Hadas都很喜歡Johannes用Giant beehive (巨大蜂巢)來比喻整個雙年展的實體空間,與「看不見卻正在發生」的政治空間。

第三層是Georg Paul Thomann的存在—同樣是代表國家,假藝術家登得了大雅之堂說什麼是什麼,眾人信以為真 ; 真藝術家說什麼不是什麼,因為真實的國家之名被消音,眾人半信半疑。

第四層是張乾琦的《鍊》所揭示的精神病院空間—相較於正規的精障醫療,龍發堂至今仍是個不被台灣社會認可的「異空間」(但它確確實實存在了一甲子) ; 有形照護的「感情鍊」也挑戰著法治社會高唱的「人權尊嚴」—瘋癲與文明的界線本就在一線之間,而藝術謊言與政治現實又何嘗不是 ?

後兩層是在配樂過程中逐漸領悟的,思考這些基本上無解的問題是撇除音樂創作之外,另一個很大的樂趣。所以「作曲家版」的紀錄片基本上依著這四層面紗去鋪疊神秘詭譎的氣氛。而非目前公開的導演版,混了其他音樂素材。如果你對以上觀點有興趣的話,歡迎到contact留言,我再把私藏版寄給你,我們可以進行更多討論 😊

順帶一提,維也納房東Leo剛看完這部短片跟我說,’Let’s Network it Out’ 是整部片子裡唯一屬於Georg Paul Thomann的創作,也就是當時唯一留下來的真實文獻—這真是非常有趣的觀點 : 當年捏造的作品成了十五年後最貼近歷史的第一手材料。(好巧不巧,Leo做文獻考證的研究地點正是埋葬Thomann的Tirol !)

OK, 希望你們喜歡這個可愛又挑釁的藝術介入,我們下個月見🥕

延伸閱讀🧐

♧ 自由時報 : 張乾琦《鍊》住國際目光

♣ 「世界劇場—2002 台北雙年展」(29.11.2002 2.3.2003) 展覽特刊

♧ 聯合報報導,摘自《藝術管理》一書,第140頁 (夏學理等編著,五南圖書出版) 

bottom of page